从元阳到成都:一个田径少年的追梦之路——中信证券·信爱公益助力乡村少年圆梦体院


  

从元阳到成都:一个田径少年的追梦之路——中信证券·信爱公益助力乡村少年圆梦体院

  当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生服务平台的页面弹出 “成都体育学院-运动康复专业”的录取信息时,18岁的李锋握着鼠标的手微微发颤。他反复刷新了十几次屏幕,直到“正式录取”四个字在眼底烙下印记 —— 这个曾被老师预估“录取概率不足两成”的少年,能在带伤跑完的体考中,以96.57分拿下全县第一,把不可能写成了现实。

  云南元阳的山坳里,晨雾还没散尽时,元阳一中的跑道上常有两个奔跑的身影。“我姐比我大三届,是学校的一名体育生。”文化课成绩并不理想的李锋,高一那年,姐姐的一句话点醒了他:“你文化课不行,但跟我练体育,至少有机会。”李锋总记得,姐姐训练完满头大汗地坐在场边,额前碎发黏在脸上,笑得比阳光还亮,“每次看她那样,我就觉得这条路或许真的能走。”

  李锋从小跟着外公外婆长大,没有受过正规训练,第一次站在跑道上时,连起跑器都不会用。姐姐是他的第一个“教练”,从摆臂姿势到呼吸节奏,一点点带着他入门。可这份榜样力量里,也藏着遗憾——姐姐当年因文化课成绩差了几分,最终与本科院校擦肩而过。这也让李锋暗下决心要走得更远。

  2024年,中信证券联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启动“田径特长特色学校支持项目”,为元阳一中提供专业教练、训练器材和集训机会。李锋成为首批受益学生之一,“像突然摸到了照亮前路的灯。”

  在此之前,乡村学校的体育训练总带着些 “蛮劲”。“以前热身就是随便拉两下韧带,跑完步浑身僵硬;跨栏是木头做的,撞上就容易绊倒;练杠铃时得让队友死死扶着,生怕砸到脚。” 李锋记得,有次练跨栏时他被木栏绊倒,膝盖磕在跑道上,结了层紫黑的痂,疼得半个月没法全力跑。

  项目带来的改变藏在每个细节里:教练教的动态拉伸分 8 个步骤,从脚踝激活到核心训练,做完后肌肉像 “松了绑”;新型跨栏是弹性材质,踢到了也会轻轻弹开;杠铃配了安全锁扣,一个人就能练深蹲,效率比以前高了一倍多。“科学训练不是喊口号,是热身时的每一个动作、器材上的每一处设计,都在护着我们往前冲。”

  从高一到高三,李锋的训练强度如同攀登金字塔,每一步都是对极限的挑战。“最难忘的是高三的‘金字塔跑法’——10个300米,每个必须在45秒内完成,最后4个还要压缩到40秒。跑完直接瘫在地上,饭都吃不下。”这样的训练不仅是体能的考验,更是心理的磨砺,伤病更是常态,但这也让他学会了与疼痛共处。

  高三体考前两周,李锋的膝盖突然错位。医生拿着片子皱眉头:“至少静养三周。” 可体考时间表就贴在训练馆墙上,红圈标着的日子一天天逼近。那几天,他躺在宿舍床上翻来覆去,焦虑像蚊子似的啃噬着神经,直到教练拍着他的肩膀说:“你闭着眼都能跑完,怕啥?”

  站在体考跑道上时,膝盖还隐隐作痛。可发令枪响的瞬间,他脑子里只剩下姐姐的笑容、教练的叮嘱,还有训练馆里那些被汗水浸透的日子。最意外的是铅球项目——这个平时总拖后腿的科目,那天他居然投出了个人最好成绩。“后来才想明白,可能是彻底放空了,反正觉得考不上,反倒没了包袱。”

  最终,李锋以体考96.57分(全县第一)的优异成绩,被成都体育学院录取。

  接到录取通知那天,李锋第一个打给姐姐。电话那头,姐姐反复确认 “真的是本科吗”,直到他把录取页面拍过去,才听见压抑的哭声。那晚,他失眠了——不是因为焦虑,是兴奋得想在操场跑上十圈。

  更令他惊喜的是,中信证券再次伸出援手,为他颁发了2万元奖学金及一台笔记本电脑。“我从来没经历过这么大的事,不知道该说什么才能对得起帮助我的人,只能让自己变得更优秀,我要让自己配得上这份信任。”

  “当问我这笔钱要怎么使用时,我第一反应是:‘全给妈妈,她太辛苦了’,妈妈从我三年级时就开始在外地打工,供我们姐弟俩读书,一年都攒不下2万块钱。但是她从来不要求我们什么,只是总说健康快乐就好。”

  这笔钱,是他想给妈妈递上的一张 “成绩单”——证明自己长大了,能为家里分担了。

  李锋的第一志愿选择成都体育学院,源于一次项目组织的成都集训。“那次我们路过成体,看到红色的跑道和训练馆,还有学生在里面挥汗如雨,我就挪不开脚了。并且项目邀请了成体的教练和运动员来授课,他们讲动作细节、分享经验,我才知道体育还能这么‘专业’。”这次的经历让李锋种下了报考成都体育学院的种子,在体考超常发挥后终于开花结果。

  从高一连起跑器都不会用,到成为全县体考第一,李锋的故事里,藏着乡村少年的挣扎与突围,更藏着公益力量的温度。2024年启动的 “田径特长特色学校支持项目”,补上了乡村体育的 “短板”——不仅是器材和教练,更是让“体育能改变命运”的信念,在山坳里扎了根。

  李锋的训练日记最后一页写着:如果回到高一,我会对那个站在跑道上发愣的自己说:“坚持住,往前跑,总会有光追上你。”而这束光里,有姐姐的背影,有父母的牵挂,有公益项目的托举,更有一个少年不肯认输的倔强。

  如今,李锋的故事已成为元阳一中的励志范本,也印证了中信证券·信爱公益项目的初心:以体育为媒,赋能乡村少年。截至2025年,项目已资助元阳一中学生超200人次。中信证券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将持续跟进,助力乡村少年勇敢追梦,奔向更广阔的赛场。

  原标题:《从元阳到成都:一个田径少年的追梦之路——中信证券·信爱公益助力乡村少年圆梦体院》

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